2017年开汤品茶仿佛还在昨天时,2019年已经到了。2017年的下关山头茶热闹非凡,最好的概念莫非班章配易武的普洱“王与后”的结合了,金苍洱正是这个题材,同时推出的则是布朗王子拼易武的“小白菜一号”,这两款茶老北均写有公众号并长期关注。将近两年了,这两款茶近期表现如何?转化如何?口感还如当年吗?等等。
就这些问题,老北抽一个下午的时间对两款茶进行了对冲、品评。由于是对冲,口感之间难免会互相影响,口感也会有一定的偏差。这里也只谈一些大致方向问题,供茶友参考。
关于器皿和茶量,为求一至,老北选了同款盖碗,公道杯和品茗杯。茶时当时买来就撬散的,因为是对冲,为求节约盖碗用了最小号的约50毫升的小号盖碗,分别投茶2.5克(1:20)的比例。
具体茶的规格这里忽略(详细见专贴)。
左边为小白菜一号,右边为金苍洱。
洗茶过后的第一道汤摆放在面前时,老北略感吃惊。两者之间的汤色深浅居然如此明显。小白菜一号的汤色较金苍洱深了许多。
杯底香而言小白菜一号偏蜜甜香,金苍洱甜香。
汤初入口金苍洱入口的感觉甜淡有涩,饮后喉韵甜美,口腔甜伴有涩。
小白菜一号则入口浑厚一些,尾韵甜,口感上有一定的一至性。
汤色前三道,对比悬殊。四道起到七道逐渐缩小差距。
口感而言前段汤小白菜一号较浑厚一些,甜尾韵。金苍洱甜香主线。
中段汤小白菜一号感清晰,变化凸显。金苍洱香气则突出一些。
后段汤小白菜一号苦香结合紧密。金苍洱也是苦香结合。
八道起开始闷泡,一口气连焖五道,也即是八到十二道。耐泡度惊人滴好。
就闷泡而言:小白菜一号苦重有香,汤更绵一些,香苦结合的稍好一些。金苍洱的苦更直白一点,霸悍一些。闷泡到最后难得两款茶香气不散。
就茶底而言:小白菜一号的茶底更肥厚一些,用料等级也稍高一些。小白菜一号颜色稍重已有转化痕迹。金苍洱稍显青绿。
大体印象:小白菜一号,胜在变化,层次浑厚带甜,重苦带香,香中夹苦、苦化为甜,汤已经有绵柔浑厚之意。闷泡中已经表现出易武和布朗茶区的融合度。金苍洱有当年的口感混轮不清开始逐渐清晰明了,香气突出,以香气见长,目前看易武风格较明了,班章风格稍隐匿。闷泡中班章茶区的风格凸显。班章和易武两者的融合还有欠缺。
从当时的开汤中小白菜一号的融合层次就快于金苍洱。然而,金苍洱也从当初的让人纠结中走了出来,让人看到了一丝光明。
最后,两款茶的涩度都还很强,交给时间吧。
110毫升盖碗,投茶5.5克。
前段汤茶汤浓黄,稍不通透(汤浓之故),杯底蜜香。
汤入口中苦糯滑,随即生津回甘,生津回甘之迅猛茶老北所体验的茶中并不多见。苦中带香、苦韵到喉。
中段香苦交融,汤涩深而清透。茶饮下口腔干净舒适,满口生津不断,喉韵香甜。
后段汤口感转柔和,润甜细腻,隐约间稍有烟香,轻涩。
八道汤起重焖至十二道,也就是连焖了五道茶味方弱,相当耐泡。焖八、焖九汤重黄泛红,汤极苦,苦随即化开,稍有涩,生津强大,汤感厚重。焖十、十一、十二汤色逐步减弱,汤转甜,甜润主线,涩感方正是凸显,轻苦浅香滑顺是其最大特点。
茶底:肥厚粗壮、青绿大段主料。
大体印象:生津回甘迅猛之极,苦香交融,后段汤有变化。及其耐焖耐泡,体现了布朗茶区苦茶系的特征。与2017四星大白菜交映生辉。
附:泡茶程序。
取茶约5.5克,110盖碗冲泡。(1:20)
润茶两道。
第一道,约80度水温润泡30秒,取出洗刷茶杯茶具。
第二道,约100度水温润泡5秒,取出烫盏等。
泡茶。老北开生茶茶汤一般常规是八道正汤,第一至七道均用95度水低冲入碗,10秒出汤;第八道则用100度开水重手闷泡60秒以上后出汤。
注:此手法不是唯一手法。因老北要长期开汤,用此数据可以直观地做个初步判断。遇到喜欢的茶,老北私下则会用不同手法冲泡。另论。
附注:
1、自今日起开汤后附加一段分值评价。结合茶的香、苦、涩、甜、酸、喉韵、留存度。等要素按每项10分给予0—10分的分值,权当游戏,仅供参考。
2、因汤色涉及新老茶,茶底涉及切碎、拼配等复杂因素,不参与评分。因很多茶不仅下关有烟香,别家茶也有,所以烟香作为数据进来。
3、香味略做一个细致区分:烟香、青味、豆青味、茶香。(暂定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陶茶居 » 下关2017年小白菜一号与金苍洱对冲印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