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下关茶热点连连,继罗布紧茶之后下关高调推出了这款2018正山老班章(见宣传图)。下关受X夫山泉广告的启发,推出了宣传词:下关不出产老班章,下关沱茶只是更好地“搬运”老班章!并于2018年5月广州春季茶博会隆重推出预售,号称下关老班章“流水席”供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品赏。【相关信息请自行百度】
生产日期:2018年。357克泡饼,一提五片,限量50000片!
老北有幸得到一泡来源可靠的茶样品鉴,三天来分别两次品尝鉴赏。今就样茶口感浅淡自己的品饮体会与感悟。
第一次品鉴(晚上饭后),110毫升盖碗,投茶5.5克。共计出汤十道,一至七道十秒出汤,八道、九道、十道重手闷泡出汤(约三分钟)。
第二次品鉴(中午饭后),70毫升盖碗,投茶3.5克。共计出汤十二道,均按十秒出汤。
大体印象:
外观:干茶清香馥郁,条索紧结,多银毫,有黄片。
杯底香:浓郁花蜜香,芬芳扑鼻。
汤色:前段汤浅黄泛青,中段汤正黄色、通透晶莹,末段汤浅姜黄闷泡汤色重黄并逐步变浅。结合别的特点可判断其为新茶汤色,也可推测下关该茶用料全部为今年新料。
粘稠度:中等。
耐泡度:中等。
口感:汤入口中度的香苦交织,苦感到喉,舌底生津迅猛,舌面挂涩。二道汤出喉韵,甜美无比。香气突出,稍带新茶青味,无下关烟香,涩感突出。三道回甘凸显,涩化的很快,化后整个舌面都是甜。大体是一道香苦、二道香、三道苦。四五六循环了一次,七道滋味转柔转甜,香气稍减,苦不显、涩不显。焖八道苦极,苦而能化,有涩,大体特点九苦一香;焖九道,浅香、中度的苦,中等的涩,汤感稍薄;焖十道汤色转浅,口感浅香浅苦,涩稍重。
附:二次泡茶时取消了闷泡,八至十二道汤香软,甜滑,细微的苦有涩。总体则为前刚后柔(前六后六)。颇有刚柔变化与体验。
茶底:行旅新茶底料,茶完整度稍欠,肥厚度中等,有段梗。
个人体会:近几年山头茶兴起,古树茶流行。班章为王,易武为后(近称:冰岛为后)。对山头,特别是对老班章,茶友们趋之若鹜。然而各种原因,对老班章的辨识、对老班章的了解均不是十分清晰明了。就口感而言,市面上的老班章一茶以口感,都说自己是正宗,茶友们不知道该依谁为准。
下关正品老班章以一个大厂的信誉由陈国风先生亲自把关的一款茶,可知下关其意在打造山头标杆,并且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,直接从老班章入手。
个人理解该茶原料取自大小树混采并且不捡黄片,口感上讲无有青味等诸多有争议口感,大体口感上讲是很舒服的,韵味难得。未来将会成为茶友们判断老班章茶口感的标杆之一。可惜价格昂贵,可惜价格昂贵,可惜价格昂贵。昂贵的价格之下,标杆的意思也就失去了,甚惜之!
【香】7
【苦】6.5
【涩】5
【甜润】6
【粘稠度】6
【耐泡度】6.5
【喉韵】7
【生津回甘】7
【留存度】6.5
【变化度】5
【茶底】6.5
【老北本人愉悦度】8+1(所加一分是其作为难得的山头茶口感标杆、示范意义。)
附:泡茶程序。
取茶约5.5克,110盖碗冲泡。
润茶两道。
第一道,约80度水温润泡30秒,取出洗刷茶杯茶具。
第二道,约100度水温润泡5秒,取出烫盏等。
泡茶。老北开生茶茶汤一般常规是八道正汤,第一至七道均用95度水低冲入碗,10秒出汤;第八道则用100度开水重手闷泡60秒以上后出汤。
注:此手法不是唯一手法。因老北要长期开汤,用此数据可以直观地做个初步判断。遇到喜欢的茶,老北私下则会用不同手法冲泡。另论。
附注:
1、自今日起开汤后附加一段分值评价。结合茶的香、苦、涩、甜、酸、喉韵、留存度。等要素按每项10分给予0—10分的分值,权当游戏,仅供参考。
2、因汤色涉及新老茶,茶底涉及切碎、拼配等复杂因素,不参与评分。因很多茶不仅下关有烟香,别家茶也有,所以烟香作为数据进来。
3、香味略做一个细致区分:烟香、青味、豆青味、茶香。(暂定)
4、开汤运用打分概念。意在给个直观印象,此打分只是一个游戏,仅供参考。各位茶客万勿钻牛角尖,可以忽视。
5、此分值总分并非越高越好,请看官细察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陶茶居 » 2018下关正山老班章口感特点